高通驍龍653和820有什麼區別,哪個性能強悍?

分类: 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 时间: 2025-10-19 00:29:29 作者: admin

驍龍821性能各方面都更強。

驍龍653,28nm製程,由4顆1.8GHz的A72大核+4顆1.4GB的A53小核組成,性能相比驍龍652提升10%;支持雙攝像頭;基帶升級到了X9 LTE,數據上傳性能提升50%;驍龍653與驍龍652雖同為Adreno 510,但653的圖形晶元性能提升了20%。在充電技術方面,支持高通QC 3.0快充協議。

舉兩個例子,

努比亞Z17mini(6GB+驍龍653)

360N5s(6GB+驍龍653)

驍龍820,14nm製程,架構上採用了四顆自主研發的Kyro核心,其中兩顆為2.15GHZ,另外兩顆為1.5GHz。GPU方面則採用了全新的Adreno 530,與Adreno 430相比,全新的Adreno 530 GPU功耗降低達40%,並且圖形和GPU計算性能提升達40%。搭載全新的X12 LTE數據機,支持LTE Cat.12,下載最高速度600Mbps、支持LTE Cat.13,上傳速度最高達150Mbps。還搭載了高通VIVE 802.11ac,支持三頻段Wi-Fi和2X2 MU-MIMO(多用戶多入多出)技術,同樣支持QC3.0快充。

作為對照:

vivo X Play5(6GB+驍龍820)

一加3(6GB+驍龍820)

一句話,驍龍820性能和功耗控制都強過驍龍653許多,畢竟驍龍820當時定位於旗艦,好東西都會足量往上堆而驍龍653定位於中高端,GPU、內存、基帶都差了不少。

區別

基本配置

高通驍龍653:MSM8976 Pro,定位中高端,採用4核A72+4核A53的八核CPU,大核頻率1.95GHz(652為1.8GHz),小核保持不變為1.44GHz。GPU Adreno 510,頻率有所提高。內存帶寬不變,支持RAM從6GB升為8GB。支持X9 LTE數據機,上傳速率從100Mbps上升到150Mbps。詳細參數見下圖(來自高通公司官網):

高通驍龍820:定位高端,採用14nmFinFET工藝的定製四核64位架構的KryoCPU,2顆1.5GHz同步同頻核心+兩顆2.2GHz同步同頻核心,最高頻可達2.2GHz。GPU採用Adreno530,相比Adreno 430,全新的Adreno 530 GPU功耗降低達40%,且圖形和GPU計算性能提升達40%。此外,驍龍820搭載全新的X12 LTE數據機,採用了WTR3925第四代LTE多模收發器,下行支持Cat.12(最高傳輸速度達600Mbps),上行支持Cat.13(最高傳輸速度達150Mbps),詳細參數見下圖(來自高通公司官網):

專業架構

首先,驍龍653是ARM架構,驍龍820是高通自有架構。從A8到A73高通每一代旗艦都是自研架構,兩者其實屬於競爭關係。從架構上說,因為A72已經是ARM趨於完善的架構,A73又在前者基礎上做了架構優化,並且完善了之前一直都不能正常工作的CCI-500匯流排,此時驍龍820/821的單核/多核性能是在A72之上、不如A73的,甚至似乎驍龍835性能上也不太可能甩開A73。

但653定位中高端而820定位高端,因此二者在頻率、工藝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,架構細節方面驍龍653也存在一些「閹割」,比如緩存、GPU、基帶等。

性能跑分(安兔兔評測/2016.4)

由於跑分數據並為設計驍龍653處理器,大致以652為代表(性能略低前者10%左右):

綜合性能排行

驍龍820和652差距為6w分左右,和653目測差距在4-5w(糾正下:實際跑分相差不大)

GPU性能排行

驍龍820和653差距為3w8左右,和653目測差距在2-3w

CPU單核性能排行

驍龍820和653差距為8k左右,和653目測差距在6-7k

CPU綜合性能排行

驍龍820和653差距為2w左右,和653目測差距在1w5-1w8

總結驍龍820相比驍龍653在性能方面還是高出不少,畢竟定位不同,高通也不會出個中高端晶元來打自己的臉。不過,就性價比而言,驍龍653或許是一個更不錯的選擇。

驍龍653是ARM架構,驍龍820是高通自有架構。

說起來高通自有架構是有一段歷史的。叨逼叨起來就要追溯到遙遠的Cortex A8時代了,就不展開了。

從A8到A73高通每一代旗艦都是自研架構,只有一次因為自研方向錯了,於是採用公版,就是驍龍810。高通每一代自研架構都是在修復ARM前一代的問題,ARM每一代新架構也都在修復前一代的問題,兩者在演進上確實是競爭關係。但偏偏每一代ARM架構也都有各自的新問題,不是匯流排有BUG就是內核架構有BUG,高通發揮相對穩定,所以才有了高通每一代都很好的錯覺。

從架構上說,因為A72已經是ARM趨於完善的架構,A73又在前者基礎上做了架構優化,並且完善了之前一直都不能正常工作的CCI-500匯流排,此時驍龍820/821的單核/多核性能是在A72之上、不如A73的,甚至似乎驍龍835性能上也不太可能甩開A73。

但畢竟是一款已經被固定了角色和位置的產品,要看到驍龍653和820在頻率、工藝上有一定差距,架構細節上驍龍653也存在諸多被有意削弱的地方,比如緩存、GPU、內存規格、基帶等等,所以論性能驍龍653依然不如驍龍820。

微博上有網友曝光了一份據稱是驍龍653的規格表。根據曝光的資料顯示,驍龍653其型號為MSM976PRO,相比之前的驍龍652變化很大,尤其是高性能大核心由原來的Cortex-A72升級為ARM最新推出的Cortex-A73架構,頻率也提升至2.0GHz,小核心則還是四個Cortex-A53 1.4GHz。

而且在同樣製程的情況下,A73功耗比A72還要低20%。

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曝光的資料顯示驍龍653工藝還是28nm HPM。此前,ARM發布A73的時候表示10nm工藝是Cortex-A73核心的最佳拍檔。隨後雖然ARM又與台積電合作,將A73核心為16nm工藝也做了深度優化,使得整體成本進一步降低。但是並不清楚,A73是否支持28nm工藝。所以如果驍龍653還是28nm HPM工藝的話,那麼其是否真的採用A73架構還有待確認。

不過,如果驍龍653真的是A73架構,並且採用的還是28nm工藝,從ARM公布的資料,再結合驍龍653主頻進一步提高綜合來看,驍龍653在CPU性能上可會比驍龍652提升30%左右,而功耗可能會低10%左右。

GPU方面,驍龍653升級為Adreno 515 550MHz。

驍龍653整體的性能相比驍龍652有了很大的提升,可以說已經超越了此前的驍龍810系列,甚至進一步逼近了驍龍820系列。雖然在工藝製程和GPU性能上,驍龍653與驍龍820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,但是毫無疑問,驍龍653將會成為接下來高通最具性價比的一款高端處理器。

驍龍653處理器:中高端市場CPU MSM8976 Pro,依然是4核A72+4核A53,不過大核頻率從652的1.8GHz提升到1.95GHz,小核不變;

GPU Adreno 510不變,但頻率也拔高了。內存帶寬不變,但支持的容量從6GB提高到8GB。同時基帶升級到X9 LTE,上傳速率從100Mbps提到150Mbps。

驍龍820處理器 :頂級移動終端CPU 14納米FinFET工藝製程的定製四核64位KryoCPU,單核速度最高可達2.2GHz。

GPU Adreno530 GPU與Adreno 430相比,全新的Adreno 530 GPU功耗降低達40%,並且圖形和GPU計算性能提升達40%

驍龍820處理器基帶晶元參數:搭載全新的X12 LTE數據機,採用了WTR3925第四代LTE多模收發器,支持全球頻段,支持全頻段的TDD-LTE和FDD-LTE,支持WCDMA (DB-DC-HSDPA/DC-HSUPA)、TD-SCDMA、CDMA 1x/EVDO以及GSM/EDGE,支持LTE Cat.12,下載最高速度600Mbps、支持LTE Cat.13,上傳速度最高達150Mbps,並且搭配WTR3950收發器還可以支持未授權頻譜上的LTE-U。

驍龍820處理器無線網路參數:驍龍820搭載了高通VIVE 802.11ac,支持三頻段Wi-Fi,支持高通夏天推出的2X2 MU-MIMO(多用戶多入多出)技術

653隻是652的改進型,性能據說就提高了5-10%,基本沒啥大變化

按說驍龍820最高跑分15萬多,而驍龍652最高8萬多,增強百分之十也就9萬範圍。相差50以上的距離。

總體來說應該還是820強悍一點

硬體規格比較

驍龍653儘管只屬於驍龍600系列,而非更高端的驍龍800系列,不過它一點都不弱——它是高通第二代64位處理器,採用了28nm工藝製程,其包含四個最新架構的ARM Cortex-A73核心(主頻2.0GHz),以及4個更節能的Cortex-A53核心。

驍龍820是高通翻身的大利器,8核A72架構讓它傲視群雄,Adreno530GPU讓驍龍820在運行大型遊戲的時候毫無壓力。

兩款中高端晶元對比

從兩款處理器詳細配置對比來看,高通820要強大得多,比驍龍653主頻也更高更為強大。不過驍龍處理器也一向以穩定、流暢著稱,而且這次驍龍653配備了四個最新的高性能A73大核,其CPU性能自然不容小覷。

同時,在基帶方面,驍龍653採用的是X8 LTE,支持Cat 9,大幅提升了上傳速度。由於架構方面的領先優勢,我們預測這兩款處理器的產品在未來一兩年都仍具有可用性,採用這兩款晶元的手機在未來系統升級、性能優化方面還具有一定的潛力。從網路來看,兩顆晶元都能支持300Mbps的下載速度,短期內也不會落伍。

在性能上驍龍653不是驍龍820的對手,但是綜合售價,那麼653將會極具性價比。

在高通的命名規則中,2系列代表入門,4系列代表低端,6系列代表中端,8系列代表高端,在處理器中,有一個說法,叫買新不買舊,下面上圖片。

從目前的信息來看,驍龍653可能將會是全球首款A73內核的處理器。

根據此前ARM公布的資料顯示,A73相比A72在BBench性能上提升了10%,NEON上提升了5%,內存讀取性能上提升了15%。所以,在10nm工藝的情況下,A73整體性能比A72提升了30%(微架構上提升了10%,在可持續上提升了額外的20%)。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,相比之前的A72、A57等大核心來說,A73在性能上擁有非常強的可持續。比如A72在跑分時會維持比較高的頻率,但是很快晶元溫度就會上來,CPU過熱就會自動降頻,性能也會大大下降。而A73由於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高效的核心,功耗也比較低,所以可以在長時間的維持在高性能的狀態。

而且在同樣製程的情況下,A73功耗比A72還要低20%。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曝光的資料顯示驍龍653工藝還是28nm HPM。此前,ARM發布A73的時候表示10nm工藝是Cortex-A73核心的最佳拍檔。隨後雖然ARM又與台積電合作,將A73核心為16nm工藝也做了深度優化,使得整體成本進一步降低。但是並不清楚,A73是否支持28nm工藝。所以如果驍龍653還是28nm HPM工藝的話,那麼其是否真的採用A73架構還有待確認。不過,如果驍龍653真的是A73架構,並且採用的還是28nm工藝,從ARM公布的資料,再結合驍龍653主頻進一步提高綜合來看,驍龍653在CPU性能上可會比驍龍652提升30%左右,而功耗可能會低10%左右。GPU方面,驍龍653升級為Adreno 515 550MHz。驍龍653整體的性能相比驍龍652有了很大的提升,可以說已經超越了此前的驍龍810系列,甚至進一步逼近了驍龍820系列。雖然在工藝製程和GPU性能上,驍龍653與驍龍820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,但是毫無疑問,驍龍653將會成為接下來高通最具性價比的一款高端處理器。

其實現在arm基礎的CPU內核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是以A5X命名的高能耗比內核,一種是以A7X命名的高性能內核。無論高通還是三星自己研發的內核構架都是偏性能的,所以這就催發了一個很微妙的現象,無論是820還是8890單核性能都很強。所以以arm公版構架的驍龍653系列單核性能肯定是比不過820的,又因為820採用更先進的14nm工藝這就致使653同樣的性能下發熱量會比820更大,發熱量大就會導致CPU自我保護降頻或者關閉核心,所以820和性能絕對比653強,而且比653好。這裡說的強是論絕對性能,這裡的好指的是能耗比更高。

這裡就不贅述參數各方面的東西了,說說體驗吧,個人覺得在平時的使用中,653完全夠用了,想想看,當年的801都能玩得起王者榮耀,653跑一些大型的遊戲應該差不多吧。而且太大的遊戲在手機上玩也沒啥感覺。

系統的優化也很重要。努比亞和紅米note3的體驗完全是兩回事,同樣的操作強度,紅米流暢度比努比亞高很多。

推薦閱讀: